我今年整體倉位回報是49%,當中港股倉回報 37%。
唔少行家今年賺得仲多,但我自己算比較滿意
作為比較,恆指今年升17%,標普升27%,納指升33%
回報主要由比特幣+港股獲得,兩邊都是食曬成個升浪
港股沒有在10月高位大手止賺是敗筆,但整體還算滿意。
更大遺憾是美股的回報唔算高

我去年擔心美國減息不及預期+有機會經濟衰退,會導致美股偏弱
最後結果是,就算減息不及預期,但因為以下原因,美股升幅大超我預期
1)美國經濟數據超預期,實現軟著陸
2)美國利率高+美元強+加上環球經濟動盪,美國源源不絕吸引全球資金
3)今年最獲投資者認可的AI股,龍頭都在美國,帶領美股創新高
我近年最大的takeaway是,最影響股市的是流動性
美國近年升浪主要是由強美元+高利率驅動
美國加息,加上其他國家經濟疲弱,美國吸引了全球資金
流動性氾濫下,咁啱美國開始AI革命,華爾街講AI故事,投資者越來越buy in
美國經濟還算可以,股市越升越高,吸引更多資金,形成正反饋
港股近年偏弱有不少原因,但我認為國際資金跑去美國買國債賺高利率,是最根本的原因
展望2025年,我會維持港股+美股,兩邊都睇
做得多預測的都知,預測股市極難
但如果一定要我估,我估中港股市2025年會跑贏美股
根本原因是,以上提到的流動性邏輯,開始逆轉
美國剛開始了減息週期
去到年中,減多一兩次,美債的吸引力會大降,資金會轉買其他資產,美元轉弱
當然,資金唔一定買港股,好多會買日股,買印度
但港股估值低,我認為只要有Catalyst,唔少資金會買港股的
現在投資者最關注的Catalyst是中國的財政刺激金額,有望在3月公佈
另外,如果有谷股市/消費的新政策,或者公佈超預期的經濟回暖數據,都算是 Catalyst
就好似9月,只需要一個新火花,就可以點燃整個市場
一年的維度,港股上升空間是可以期待的
港股唔係升唔起,只係時間未到
最近有唔少留言,覺得需要政府救的市場唔值得投資
但其實,美國才是那個最相信政府救市的市場
2008年後,只要市場有風吹草動,就開始印錢救市
新冠疫情時,除了救股市,仲送咗8000億美元俾每一個美國人刺激消費,平均每個人攞3000美元。
除咗美國,日本同樣是大力放水幾年,終於救起經濟。
兩個國家的救市力度都遠大於中國
就係因為各國政府救得多,而且有效,投資者才堅信救市是有效的,一直等中國政府出手
只要錢夠多,一定可以救得起中國經濟、股市
一直以來,核心問題是中國政府究竟想唔想救,而最近兩個月,官員開始表態會開始救。
明年會有更多新政策,是可以期待的。
至於美股,我估計下年指數回報會回落至10%以下,而且會是比較波動的一年
三個原因
1)已經連續兩年升超過20%,大股估值已經是近年最高,需要時間消化預期。基金、散戶倉位已經是歷年最高,冇乜新資金。
2)特朗普就任有很高不確定性,而且今次明顯是要大改革的,對外以及對內
3)上面提到的,美國減息+美元轉弱後,部分資金會買其他資產
專業投資者鍾意將回報拆開成Beta + Alpha
Beta是大市的回報,Alpha是跑贏大市的超額回報
以上講的主要是Beta,而我認為美股還有大量Alpha空間
美股就算大市冇咁強,依然有大量優秀公司
全球最優秀人才、資金還在不斷流向美國
各個板塊的龍頭公司(半導體、AI、軟件、區塊鏈、生物科技、消費 )
都是全球領先,管理最優秀,賺錢能力最強的
明年美股只要沒有陷入大熊市,還會有不少個股Alpha機會
例如,開始有公司靠賣AI服務賺到錢。
另外,前兩日講的ASIC趨勢,大公司自研AI芯片替代NVDA,相關公司都是值得關注。
做個總結,預測2025年會是比較波動的一年
睇好中港大市可以跑贏美股
但如果識揀股,美股同樣有大量投資機會
最後,祝各位2025 年更上一層樓,實現財務自由
下篇文章分享具體板塊+個股
虎哥, 6855還睇好嗎,先前40打了止損,未入番,現在又上番45。尼D可以點樣操作啊?
虎哥,想問下3146如果錯過了幾時可以建倉?適合定投嗎?
2025虎哥繼續分析更多好股👍 希望港股有所起色
虎哥,想睇你講下比特幣
比特幣還看好?